Good doctor 找到好醫生的4個方法

網路上的資訊很多,醫療節目也常常看到各式各樣的醫生以嘉賓的身分在電視上暢談,醫生不是通常都很忙嗎? 怎麼還有時間上電視呢? 

在茫茫人海裡,我們到底該如何找到好醫生呢? 我認為一位好醫生的定義除了精湛的醫術與醫德之外,還要符合自己心中設定的條件,基本上照著這個大原則去尋找,求醫就診的經驗多半不會太差。



那麼,在尋找好醫生的時候,有那些小秘訣可以運用呢:

1. 經由他人介紹推薦

親朋好友看過覺得不錯的醫生,特別是本身有醫療背景的人,醫療圈是高度專業也相對封閉的環境,哪個單位的哪位醫生,無論在醫院實習期間或正式工作時,好的或壞的評價傳聞,在圈子裡很快就會流傳出去,所以經由本身從事醫療業的人介紹的醫生,訊息相較自己從網路上查到的會更可靠一些。



2. 善加利用關鍵字在網路搜尋

利用「地區 + 科別」的組合關鍵字搜尋,如: 台北眼科醫師推薦,或使用「地區 + 疾病名稱」,如:台北乾眼症醫生;通常我會篩選大約5位醫生,再依醫生的名字深入搜尋,倘若有查到這位醫生曾經有過醫療糾紛,那我就會先不考慮,最後保留2~3位排好順序進行掛號即可。


在看網路評價的時候盡可能秉持中立的判斷,因為有些好評價可能是認識的人灌水的或者花錢購買而來(浮誇稱讚的形容詞,說不出醫生具體有那些好的醫療行為),相反地負評價也可能是被(同業)惡意抹黑(通常會帶有較多情緒性字眼,或一看就不合理的醫療行為),此外像嫌棄櫃台人員、護理師服務態度不好(醫療不是服務業)或抱怨等很久(看病本來就需要等待)這類跟醫生本人的醫術無關的評價,我會自動忽略。



3. 參考各醫院提供的「就醫指南」

假如今天你已經知道自己的病況需要長期頻繁地就醫,那麼盡量選擇離家或公司近的醫院,會大大節省交通費與往返時間,也降低自己半途而廢的可能性。大多數醫院也會提供「門診業務諮詢服務」的電話服務,直接打電話去諮詢,或者按照醫院提供的「就醫指南」,依公開的醫師醫療背景專長等資訊,一步一步找到適合你的醫生。



4. 直接尋求「家醫科」醫師的幫助

在歐美國家看一次醫生的費用,往往是在台灣的十倍、百倍以上,所以當身體有不適的時候,他們會先去藥局向藥師諮詢,購買成藥服用,倘若吃藥過幾天沒好轉,才會預約家庭醫生;其實大多數的疾病家庭醫生都有能力處理,在必要的情況下才會將病人轉往大醫院治療,這便是所謂的醫療分級,由於家庭醫生制度的運作,許多家庭從小到大看著固定的醫生,醫生因此對病人的身體狀況也會十分了解,在用藥安全上也多了一道把關。


很可惜在台灣因為看醫生「太方便」了,醫療分級的觀念難以落實,即使政府在推動醫療分級制度時,將大醫院與教學醫院的醫藥費調高,還是很難抵擋部分民眾對大醫院特別的迷思,無論小病大病都非去大醫院不可,如此一來便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。



因此,下次若有醫療需求,試著就近尋找家裡附近的家醫科診所,或者不確定自己的病況該看哪一科的時候,不妨求助有豐富多元醫療背景的家醫科醫師,必要時再由家醫科醫師為你進行專科轉診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